妖怪煉成陣
Advertisement



B19c440b41699d153cb92113609c27d5

小林正樹《怪談》電影當中盲樂師的臉上寫滿經文的畫面。

早期的農業社會,村里鄉間經常都會有酬神戲,不是給一般民眾看,而是特意演給神明看,從這個角度來看,為鬼魂彈琴、唱戲其實也沒什麼奇怪,反而是陰間與陽世之間一種難能可貴的互動模式,只是苦了這些表演者,累了一整晚,卻沒有實質的收入,又遭逢怪異之事,難免心頭上過不去,多半是自認倒楣罷。

林正英主演的港片《僵屍至尊》有一幕是搭戲台給鬼唱戲的段子,其實幽冥界的鬼魂也愛娛樂,也希望陽間能多給予他們一些溫暖。而許鞍華執導的《撞到正》(小姐撞到鬼)由蕭芳芳、鍾鎮濤主演,其中也有頑皮鬼混入戲班子巡迴演出的段子,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,覺得新奇又恐怖。

小泉八雲「無耳芳一」故事原型,脫胎自中國民間的鄉野奇談。故事梗概不外乎琴師、伶人、戲班子受邀至大戶人家為其表演,事後才知有蹊蹺,往往就在此時,美侖美奐的屋舍,滿桌的佳餚美酒,俱化為荒煙蔓草,樹葉墳塋,人影消匿無蹤,方知被鬼戲弄,這一類的故事,歸屬「鬼看戲」故事類型。

以下這則故事與「無耳芳一」有些雷同。某日有人到盲人琵琶師林某家中來叫他,來人說道:「我們家大人將船停在河岸邊,聽說你善於彈詞,所以他想接見你,如果你能去彈奏一曲給他聽,他一定會給你可觀的獎勵。」林某聞之大喜,趕忙抱起琵琶,要那個人幫他拉著竹杖引導他。走了四、五里路後,果然有一艘船停在河岸邊。寒喧一結束,主人便命令林某:「船中太熱,恐怕你坐在岸邊彈會好一些,我就靠著窗邊聽你彈的琵琶聲吧!」林某為了獲得獎賞,拚了命地彈唱,一直到深夜仍不斷地唱著,林某的喉嚨早就乾的不得了,卻討不到一杯水喝。

他豎耳傾聽,發覺他周圍盡是男男女女交雜坐著,猥談的笑聲喧鬧不絕,不像是舉止端莊的上流人士所為,而且感覺越來越不像是身處水邊。他便停下彈唱站了起來,未料對方竟怒罵道:「你這傢伙竟敢不照我說的做。」然後將林某痛揍一頓。林某沒有辦法只得道歉再繼續彈下去,漸漸地聽不見人聲。儘管如此,他還是屏息聆聽,這時耳畔傳來人聲:「我說,林先生啊,怎麼太陽還沒升起,你就來這個野地方彈曲,你是不是想找個樹蔭乘涼啊!」林某吃驚地問對方是誰,原來問話的人住在附近,趕著一大清早上街去做買賣,恰巧從這裡經過。林某因平日做人頗為陰險,所以大家給他取了個外號,叫做「林鬼」。後來村民聽說他遇鬼的怪事,都笑說:「今天鬼終於遇見了鬼」。

這類的故事當然也包括女伶在內。唐肅宗乾元年中(758-759)有個名叫鄭望的人,有次他從首都長安往洛陽而去的途中,他原本打算夜宿野狐泉旅店,走不到五六里路,天就黑了。忽然他發現路旁有一戶人家,問了一下守門的士兵,說是王將軍宅邸,記憶所及,自己死去的父親與王將軍是故交。鄭望心里十分歡喜,就通報姓名登門求見。將軍親自出來迎接鄚望,兩人相談甚歡,就留他夜宿將軍府,並設宴款待他。半夜喝得酒酣耳熟之際,將軍召喚蘧蒢三娘來,要她唱歌助興。三娘姿色秀麗,唱起「阿鵲監」尤其動人。

天快亮的時候,鄭望痴迷地看著三娘,依依不捨向眾人告別。將軍夫人傳話說讓買錦袴、頭髻、花紅、朱粉等什物。過了幾個月,鄭望回來,買齊了所有東西又來到府上拜訪。將軍見了非常高興。和當初一樣留住一宿。鄭望問:「怎麼不見蘧蒢三娘?」將軍說她已隨她夫婿回京城了。翌日他辭行後一步出大門,將軍府竟然消失了,只剩下一片荒丘。鄭望悵然而歸。來到野狐泉,問當地的居民。才得知該處原來是王將軍塚。之前有位伶人夜宿旅店時,因妻子突然暴病而死,便用葦席裹屍,埋葬在將軍塚附近。就在十天前,據說伶人已經遷移她的屍體歸葬在長安了。(出自《太平廣記》卷三三六「玄怪錄」)

樂器並不只有琵琶一種,只要能有音律便可成樂器。宋代有個身材短小的人姓鄒,某日有人來請他到宴會上去彈唱。他因為自己只會唱葬禮用的輓歌便加以拒絕,未料對方竟表示自己家主人就是喜歡聽輓歌,他覺得很怪異但也不好推辭,便偷偷將鈴鐺藏於懷中,尾隨那人出門。地點距離並不遠,但在他的記憶中,那個地方應該沒有那種房子,房內逼仄狹窄到讓人覺得不舒服。他雖然認為在酒席上唱輓歌很不搭調,但還是不停地搖鈴唱著。在座的二十多名男女像是聽得很習慣,後來他表示要唱點別的歌,眾人都很高興並讚賞他。酒酣耳熟之際,眾人又問他還會什麼才藝,他表示自己還會念念「穢跡金剛神咒」,未料眾人竟馬上阻止他。這才明白這些人可能是鬼魂,便搖鈴高聲誦讀起神咒,就在這個時候忽然起了陣陰風,燈燭器具全不見了。黑暗中可見屋頂有一小洞,月光經由該洞照入房內,姓鄒的好不容易走出戶外,隔天他又到那地方察看,竟然只是一處雜草叢生的古塚。

被叫到墓地獻唱一曲的不只有單獨的樂人而已,戲班子也有類似情形發生過。元明以後因為唱戲成為民間藝術表演的主流,故而被鬼魂叫去表演,反而以戲班子較為普遍。明孝宗弘治六年(1493)某日傍晚,有二名青衣人提著燈來到浙江湖州俞氏梨園門前,說是嚴尚書宅邸要請他們去表演,並先付他們白金半錠。戲班子一幫人被帶到一宏偉宅邸前,屋內雕樑畫棟,席間擺設上好的酒菜,前來赴宴的賓客也不少,而且要求他們演出趙盾的故事,但不許他們敲擊樂器,演了一整晚,天猶未亮,大伙兒都累了,席地而睡。待天一亮,梨園的人發現該地原來是一間古廟,向地主一問,才知道該處是明初嚴尚書舊遊之地。(出自明‧侯甸《西樵野記》)

明朝人錢希言《獪園》卷十三記載一段故事。話說松江青浦縣某村,忽有十幾隻鬼現作人形,在宅邸舉行宴會,召請伶人演戲,並規定他們不許敲鑼,伶人陸續演出各齣戲碼,卻不見主人要結束宴會,伶人演到疲累不堪,這才懷疑他們會不會是鬼魂,於是鼓起勇氣敲鑼,鏗然一聲,沒想到這時候陰風吹起,眾鬼一下子全消失了。伶人察看席上酒餚,發現原來全是些樹葉變成的,地點則是附屬於墓地的小屋。伶人火大了,分別在牆上吐口水便回家去了。

中國古代戲曲,無論前臺表演還是背景音樂,都喜愛熱鬧,尤其適合烘托節日喜慶場合的喧鬧氣氛。清康熙年間,常熟地方一群鬼點戲,為小鬼慶祝。點戲的鬼託辭說小官人才滿周歲,經不住驚嚇,有意回避了那些鬧戲。伶人於是起了疑心,故意敲起鑼鼓,大聲喧嘩,果然響聲一起,鬼跡應聲而滅。這似乎說明,鬼類的聽覺神經有些脆弱。所以,明人王同軌說:鬼屬陰,故懼雄聲大鈸也。

上述這些傳說中有幾點共同的特點:鬼魂召喚樂人還是戲班子來表演時,往往會先聲明不可鳴金擊鼓,而且劇中人嚴禁提著刀到處舞來舞去做武技演出,更不用說扮成神明如關公等。震耳欲聾的中國戲劇伴奏樂器聲,和像是雜耍的武技,都顯得不那麼真實,外國人多半難以理解,也無從欣賞;中國人有種根深柢固的信仰,認為金鼓聲能驅逐惡鬼魔障,並且具有趕走陰氣,發出陽氣的強大威力,所以一般外國人會覺得都是喧噪不快的聲響,中國人卻下意識覺得它是種悅耳的音樂。

音樂這項技藝原是人們用來取悅神明的,故而人們常在廟宇前搭戲台,演酬神戲給神明看。後來,上自達官貴人,下至一般庶民全都迷上了看戲,甚至有人乾脆在家中設置戲台、劇場。鬼魂雖然不屬神靈,但就幽冥界存在這一點來看,自然也有想聽音樂的需求,如果生前是貴人的鬼魂,照中國人的習慣,在他們往生之後,當然還會有宴請賓客,請人唱歌聽戲助興之必要。

樂人原本也是專屬於神明,但後來顧客漸漸侷限為一般人。為了賺得蠅頭小利,他們卑微地幾乎不如侏儒賤民,連墓地的鬼魂都得忍受,更有甚者還吃下蚯蚓做成的麵,收下樹葉變成的錢,任誰都沒辦法將他們和專屬神明的高貴身分聯想在一起,為求溫飽,他們只得降格以求,因此給人一種特別卑微的印象。

Advertisement